? 服務||+ 教育學習 如何做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二代健保 星座個性 清宿便 濃茶少喝 痣涵義 主題 天涼泡湯趣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 > > 其他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癌症有幾種? 發問者:周海豐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2005-03-10 22:45:01 解決時間:2005-03-11 07:04:25 解答贈點:20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3 評論: 0 意見: 3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64% 共有 39 人評價身體每個部位器官都有癌症嗎?到底有幾種,麻煩醫生舉例詳解。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suelfo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3-11 00:46:50 [ 檢舉 ]   您知道什麼是肺癌嗎? 肺癌在國內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年齡層而言,多在40歲以上,但近年來年齡有往下降的現象。其最大的困擾是當確定診斷時,多已發生一段時間,甚至可能轉移至其他部位而難以治癒。所以我們介紹有關肺癌的相關常識,以幫助病患做居家自我照顧。 通常是指「支氣管原發性癌」,就是由支氣管長出表皮樣、腺樣、或未分化細胞組成之腫瘤。造成的真正原因到目前並不是十分清楚,90%以上是源自支氣管上皮細胞,故常稱之為支氣管癌,依細胞型態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病理生理變化。 一、 解剖: 正常呼吸系統-氣體從鼻腔或口腔進入身體,並經由咽喉部、支氣管進出肺臟,因此口、咽喉、支氣管的病變都會改變呼吸交流的完整功能。 二、造成原因有哪些? 1.吸煙: 吸煙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比非吸煙者高十倍至十五倍,研究顯示吸煙者之吸煙妻子比非吸煙者之非吸煙妻子患肺癌機會高34%。 2. 職業: 與罹患肺癌有關的職業有金屬業、礦冶業、藥物、肥皂生產、油漆製造業、合成橡膠業、及無機顏料業等,與石綿接觸者、過度暴露於放射線者、空氣污染亦有關,故城市比鄉村發生肺癌的機率高。 3. 遺傳: 家族中有人罹患肺癌,會使發生機率增加。 4. 已存在肺臟疾病: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例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會使罹患肺癌機率升高。 三、 分成哪幾種類型呢? 1. 肺癌臨床上分成二大類,即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佔所有的75%,常見包括三型:鱗狀細胞癌、腺癌、大細胞癌。 2. 小細胞癌:約佔所有肺癌的25%,生長快速且會很早就由淋巴或血路擴散。 3. 鱗狀細胞癌:又稱表皮樣癌,常見於男性吸煙者,早期多為局部向外延伸的轉移,後期則經血路擴散。 4. 腺癌:為目前肺癌數量最多的一種類型,常常是在有遠處轉移之後才出現臨床症狀,多由血路轉移,無吸煙者所罹患肺癌常為此類。 5. 大細胞癌:生長速度較緩慢,會經由血路及淋巴擴散。 四、 需要的檢查與診斷有哪些? 1.痰液細胞檢查: 連續收集三天清晨第一口痰具有診斷價值,可由其中發現癌細胞,以便早期接受治療。 2. X光: 通常腫瘤大於一公分即可由X光片上發現。 3.電腦斷層攝影: 確定腫瘤的部位、腫大淋巴結、及是否有轉移,是肺癌分期之重要依據。 4. 支氣管鏡檢: 在診斷肺癌方面非常重要,且可採取痰液檢查、評估、腫瘤情形或夾取樣本,以確定腫瘤型態。 5. 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引導經皮穿刺切片檢查: 藉著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確定病變部位後,用此方法取得組織切片,準確性高達96%。 6. 肺功能檢查: 主要用於可接受手術個案,以評估是否能承受肺部切除。 7. 肺部超音波: 用於診斷肺癌,可協助抽取肋膜腔積液及腫瘤採樣以確定是否有癌細胞。 8. 其他: 肝、脾、骨或腦等部位的掃描檢查可知是否有轉移。另外肺血管攝影術、甚至開胸術或胸腔鏡也有助於診斷。 五、 有哪些症狀? 1. 持續性咳嗽:75%有此症狀。 2. 咳血 3. 厭食:在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很快。 4. 胸痛 5. 呼吸困難及喘鳴 6. 杵狀指 7. 持續性肺臟發炎: 肺癌偶會以類似肺炎之症狀表現,伴有發燒、寒顫、夜汗、化膿性痰及喘鳴。 8. 其他: 噁心、嘔吐、軟弱、疲倦、高血鈣、肩或手臂疼痛、肋骨痛、聲音沙啞、頭痛、上腔靜脈阻塞時身體上半部水腫及發紅。 六、併發症有哪些? 脊髓受壓 高血鈣症 低血鈉症 低血鎂症 腸胃道出血 惡性腸道阻塞 惡性腹水 惡性肋膜腔積液 遠處轉移,如:腦、肝、骨骼、腎上腺等。 治療肺癌有哪些方法呢? 一、 手術切除: 適用於初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二、 放射線治療: 適用於切除手術後患者之輔助治療,或為後期患者緩解治療之用。  三、 化學治療: 對小細胞癌治療之效果顯著。而在非小細胞癌方面,一般單獨使用或與放射線治療合用,多用於不能接受手術切除之後期癌症。  四、 鐳射治療: 主要是減輕支氣管內腫瘤阻塞的程度,亦可用於腫瘤出血之止血。  五、 免疫療法: 作為輔助治療,藉著它刺激個體產生抵抗力以減緩癌細胞的擴散。  六、 其他: 可用止痛劑和鎮靜劑控制疼痛,用支氣管擴張劑以緩解呼吸困難。  護理照護應注意哪些事項?  一、飲食須注意的事項: 1. 用餐前先休息一下以減輕疲勞。 2. 用餐前先清潔口腔及準備用餐環境以促進食慾。 3. 可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並注意調味以增加食慾。 4. 採少量多餐方式進食,以增加食慾及促進消化。 5. 選擇高營養食物,避免產氣食物:如地瓜、韭菜等。 6. 儘量遠離廚房地方,以免煮食所產生的氣味引發噁心和嘔吐。 7. 如果無法進食,必要時可插鼻胃管協助灌食以補充營養,改善營養狀況。  二、放射線治療應注意的事項: 1. 保持照射部位的乾燥。 2. 照射部位只能用清水洗,不可用肥皂洗,而且要輕輕的拍乾,不要用力擦乾。 3. 在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照射部位不可敷熱,避免直接陽光照射或吹冷風。 4. 除非是放射科醫師的醫矚,否則不可在放射部位擦任何藥粉、乳液、油膏。 5. 不可洗掉放射科醫師在皮膚上所做的記號。 6. 只能用電動刮鬍刀刮鬍子,如皮膚發紅或疼痛時則不可刮鬍鬚。 7. 衣服要選擇柔軟的,避免摩擦或擦傷皮膚。  三、在健康維護上應注意的事項: 1. 戒煙。 2. 避免到公共場所,以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3. 避免暴露於對呼吸道有刺激性的環境。 4. 注意是否有感染或出血的徵象或症狀,包括發燒、寒顫、呼吸速度加快、臉潮紅、牙齦出血、血尿、脈搏速度加快,一旦出現立刻通知醫護人員或回院就醫。 子宮頸癌的認識與防治 從性行為開始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任 / 許淳森 記者 / 葉雲炫專訪   從病因學來看,子宮頸癌可以說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對子宮頸上皮細胞的感染所引起,感染的原因最常見的便是"性行為"。 致癌三要素   通常沒有性生活的女性,不會罹患子宮頸癌。而愈早有性生活,愈容易罹患子宮頸癌,就是因為性行為如果感染病毒,可能有催化子宮頸細胞病變的可能,因為癌症的發生,通常取決三個要素,一是必須要有『起始因素』,再加上要有『傳播催化』細胞癌化的因素,另外,病患的基因容易受癌細胞影響也是主因之一。 性病是殺手   一般來說,性行為感染的病菌是導致子宮頸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最常見的是HPV病毒,另外,『單純泡疹』(HSV)、『滴蟲』導致細胞病變的可能性也很高,基本上,子宮頸癌是屬於性接觸感染所導致的癌症。事實上,滴蟲廣大存在於人群中,但是因為它症狀很少,所以不容易被察覺,尤其是男性,幾乎沒有症狀。 防治從潔身做起   子宮頸癌的防治,應該要著重在性生活的衛生上。女性的性伴侶愈多,她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也愈高。過去有報導說,包皮過長的男性,他的性伴侶較有可能罹患子宮頸癌,這樣的說法主要是由於包皮內的污垢有可能滋生病毒。因此,早期天主教有割禮的習俗,可以使男性生殖器較容易包持乾淨,性伴侶罹患性病的機會也就降低了。 尼古丁可導致癌化   另外,抽煙本身確實也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其中有兩個致病因素;香菸本身產生的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細胞癌化,另外,抽煙會減少身體的免疫力而使細胞病變加速。事實上,因為尼古丁的化學物質會對人體細胞造成傷害,所以吸菸的人不單只是容易罹患子宮頸癌,其他癌症也是高危險群。 免疫系統失調也是主因   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改變一直被認為癌症成因的獨立因素,因為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之後,人體感染病毒的機會就昇高,根據報告指出在使用抑制免疫藥物的病人(Immuno- suppressant)其得到子宮頸癌和癌症前期的比率大約是一般人的十倍。   所以如果因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而服用抑制免疫類藥物,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罹患子宮頸癌的可能性就會明顯高於正常人。 可以確實預防的癌症   對於子宮頸癌前期和初期子宮頸癌的診斷,主要是靠抹片做篩檢。抹片目前是對所有癌症篩檢中最有效、最正確的方法。因此只要有性生活,不論年齡高低,都應做抹片檢查。通常以抹片檢查,如果發現有異常,則需要進一步以鏡(cpo- scopy)和切片(Biopsy)做診斷。子宮頸癌是一種可以確實預防和早期治療的癌症,檢查也並不困難。一年一次的正確抹片檢查,可以讓您掌握自己的健康! 的構造及變化   是由乳頭、乳輪、乳腺周圍的脂肪組織、及覆蓋它們的皮膚所組成。每個有15~20乳腺葉,每個乳腺葉各有一個輸乳管通往乳頭。   這些乳腺的體積會隨著年齡或荷爾蒙而有所變化,例如在青春期時,平坦的會慢慢發育為成熟的。生理期前後,也會明顯的腫脹及消退,而懷孕和哺乳時也會腫脹。的變化和卵巢所分泌出來的動情素及黃體素息息相關。   每個終其一生,都有疼痛的經驗,有的是上述的自然現象,有的則可能是的疾病,在聞癌變色的今天,很多人會立刻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乳癌。實際上,只有5%的乳癌患者有疼痛的症狀。   而很多女性摸到自己的有硬塊時,更會嚇得驚慌失措,或者陷入愁雲慘霧之中,事實上,90%的硬塊都不是乳癌,而是常見的良性腫瘤,儘管如此,女性還是不能大意輕忽,必須立刻找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常見的良性腫瘤 纖維腺瘤   纖維腺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15~35歲的年輕女性。它會發生在單一,也會出現在兩邊的,或一個或多個。它有明顯的邊緣,沒有壓迫感,不會附著於皮膚或胸壁,也不會隨著月經週期而有所變化。   纖維腺瘤是原地踏步的良性腫瘤,它既不會轉移,也不會和其他組織糾纏在一起,所以它變成惡性腫瘤的機會很小。因此,台大醫院外科醫生張金堅建議,纖維腺瘤不需要切除,除非腫瘤太大有礙觀瞻,或引起其他疼痛不適,醫生才考慮為病人切除。 纖維囊腫   纖維囊腫是另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特別是近更年期的婦女。是個深受荷爾蒙影響的器官,荷爾蒙在經期、懷孕和哺乳時分泌特別旺盛,在承受過量的刺激下,分泌物也比較多,也容易產生一些水泡,單一水泡叫「水囊」,成串的水泡則是「纖維囊腫」。   水泡小的時候,不會有感覺,如果大到一個程度,又遇上荷爾蒙旺盛的時候,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甚至可以摸到硬塊,女性對於這種忽生的腫塊都會非常害怕,以為是乳癌。   纖維囊腫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是單一囊腫,醫生多半會採用針刺吸液法,就是利用針把水抽出來。耕莘醫院院院長陸琴曾表示,「醫生應該多學習這種吸針的技術,」因為她在有些病人身上看到因囊腫而開刀的刀痕竟然有七、八個,她認為這是不必要的。   如果因囊腫太大以致疼痛或有礙觀瞻時,張金堅認為,「手術切除仍然是最根本的辦法。」   此外,症狀較明顯的病人還可以服用利尿劑、止痛劑、荷爾蒙藥物或口服避孕藥,以減輕囊腫所帶來的不適。   纖維囊腫會不會變成乳癌呢?目前並沒有確實的證據顯示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和信醫院外科醫生陳啟明認為,「纖維囊腫就是纖維囊腫,而乳癌一開始就是不正常細胞的增生,兩者性質完全不同,怕的是沒有找出乳癌的病灶。」   但有統計資料顯示,患有纖維囊腫的女性,得到乳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2~4倍。因此,曾有纖維囊腫的女性一定要加強自我檢查,並且每年回醫院做追蹤檢查 乳癌可以預防嗎?   許多專家都建議,除了定期檢查,你還能從自己做起,以減少罹癌的機會。給自己一張清單,一一檢視,它可以有效的幫助你預防乳癌: 看看個人的因素。妳有過纖維囊腫嗎?妳月經來得早(12歲以前),停經得晚(55遂以後)嗎?妳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嗎?或著從來沒有懷孕或生產?假如你有上述任何一種情形,一定要定期找醫生做檢查。 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你或姊妹曾經得過乳癌嗎?假如有,那麼你得乳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愈早去找醫生愈好。 下定決心控制體重。肥胖女性得到乳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特別是停經後變胖的女性,每增加10公斤,得到乳癌的機會就增加80%,所以,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吧,除了身材好看,還可以積極的預防乳癌。 保持運動。假如你本來就有運動的習慣,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給自己最好的武器,能夠有效的對抗乳癌。每週運動4小時以上的婦女,得到乳癌的機率比不運動的少了40%。 少脂肪多蔬菜。在青少年時期及成年之後攝取過多的脂肪,會增加得乳癌的機會。而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也會稍微增加得乳癌的機率,雖然科學家還不能完全解釋這其中的關係,但少脂肪多蔬菜的飲食習慣確實能預防乳癌。 少菸少酒少刺激品。中量或過量飲酒的婦女,得乳癌的機會是一般婦女的1~2倍。因此,應避免飲酒。此外,亦有指出儘量減少抽菸及咖啡、茶等咖啡因含量高的飲料,可以減少罹患乳癌的機會。 不放棄餵母奶的機會。母乳是上天給人類寶貴的禮物,許多研究都證實,喝母奶的小孩免疫力較好,餵奶的婦女得到乳癌的機會也比較低 消化系惡性腫瘤(胃癌) 什麼是胃癌? 從胃任何一處發生癌變,長出來惡性細胞的腫瘤都是「胃癌」,包括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不過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佔了絕大多數,在百分之五十至九十以上。因此一般通稱胃癌指的就是胃腺癌,其它種類的胃惡性腫瘤,大都習慣以其原有的名稱稱呼,例如胃淋巴癌,胃肉瘤等。這些較少、較罕見的胃惡性癌症的處置與預後是不同於胃腺癌,因此將在其它地方討論,此處的討論資料都是指胃腺癌。 一般相信胃癌的發展都是經過很多年慢慢的發展出來的。在真正的癌症發展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前期的變化,但是這些早期的變化很少會有症狀,很少能立即被檢查出來。由於內視鏡的發展,雖以能檢測到一些早期胃癌與一些前驅病灶,但畢竟還是無法篩檢出少數幾個細胞的癌變。 胃癌假如沒接受治療,胃癌細胞會經由一些不同方法散佈出去。它可能直接會穿過這胃壁,侵犯附近的器官。也可能經由血流或淋巴系統散佈至其它遠處的器官。雖然同樣是胃癌,但生長、蔓延的速率也可能因個人差異、因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有接受治療者,平均存活時間都勝過於未接受治療的病人。 不過在談論胃癌的種種之前,先複習一下胃的解剖位置與生理功能 胃接在食道之下,像一個上下各有一小開口的大袋子,斜走於左上腹,跨過脊柱在近上腹中央處進入十二指腸。胃解剖構造上由三層肌肉組成,內層肌肉斜走,中層肌肉環走,外層肌肉呈縱向,故能做有力的收縮沿磨食物。胃主要的功能就在於研磨食物,尤其在胃下半部,胃上半部則具有暫時儲存食物的機能。同時胃內側黏膜充滿腺體,能分泌胃酸與酵素胃蛋白沒作初步消化工作,並且分泌多項物質與荷爾蒙,如胃泌素、促進維生素B12吸收的內在因子等。 胃黏膜層裡的腺體有四種細胞,一.壁細胞分泌胃酸。二.主細胞分泌胃蛋白脢可消化蛋白質, 將之分解成小分子或多生。三黏液細胞主要分泌黏液來保護胃本身。四.胃激素細胞可因各種刺激分泌胃激素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通常胃排空時間在二到三小時左右,依食物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液體比固體快通過胃部,醣類比蛋白質快,脂肪最慢。當食物被消化小於一公釐以下顆粒時便送入十二指腸,一些不能消化的殘渣則在消化間期的收縮推入小腸。在吸收方面胃能做的有限,少部分藥物與酒精可經由胃黏膜吸收。 此外胃液分泌量一天約一千五百西西至兩公升以上,其分泌受到神經與食物刺激的控制,當看到、聞到食物或想到好吃的佳肴時,胃受到神經影響便會開始分泌胃酸,所謂「望梅止渴」即是一例。食物到了口內阻嚼起,胃酸亦會分泌,當時物到達胃裡更不用多提,食物直接的刺激胃酸更是大量分泌,胃下端黏膜裡胃密激素細胞亦會分泌胃泌素,經血流在回來促進胃酸的分泌。 除此之外,在描述胃解剖相關位置又有幾處重點。依上下胃大致又被分成幾個不同部分:胃賁門處,胃底部,體部,與竇部。以及形成它高和低的邊界的二曲線,分別叫做胃大彎、胃小彎。胃的任何部分能發展出胃癌,但在這些不同部分發生的胃癌機率不太相同,症候也有差異,會影響處理方式,其預後也是有所不同。 題外要特別注意,以大家一般用語,這( 話 )”胃”常是通常是指上腹部的部位,並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胃。在此處的任何不舒服,大家更常用胃痛、胃炎來形容,並不一定真正是胃的毛病。因此在陳述疾病,或是症狀時要清楚的描述,更要與鄰近的器官,包括肝臟,脾臟,和胰臟等器官的疾病相混淆。 胃並不是上腹部惟一可發展癌症的器官,對“胃癌“的形容也是如此。   附註: 淋巴瘤:胃壁的免疫組織的癌症,它們大約佔胃所有癌症的4%。胃肉瘤:從胃壁的肌肉或結締組織生長出來,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惡性的,惡性的胃肉瘤大約佔胃的癌症的2%。另外有類癌腫瘤(Carcinoid):這是會產生荷爾蒙細胞的腫瘤,絕大數不會蔓延及其他器官,Carcinoid腫瘤大約佔3%胃裡的癌症,不過地區似乎無如此高的比率。   胃癌的發生率如何?在地區又是如何呢? 胃癌是在美國是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七位,估計1997有22, 400美國人罹患胃癌,其中將有14, 000(8, 300男性和5, 700女性)因它而致死。大部份的人發現胃癌時都在 60歲和 70歲左右。 在地區胃癌發生率也頗高,所有惡性腫瘤的死因中,它始終是排名在前五名以內,在消化系癌症中僅次於肝癌排名第二。以1996而言,胃癌列居惡性腫瘤排行榜第四名,佔所有惡性疾病的9.01%,以性別區分,男性佔第三位,女性則為第六位。依其它醫院與我們醫院的統計,國人胃癌發現的年齡,平均在60-65歲,似乎較國外統計年輕了些。 另外若以美國為基準,相較於世界其它國家,胃癌在中亞,中歐,中美州,與南美洲人國家,,智利,哥斯大黎加,匈牙利,和波蘭,都有較高的發生率,是這些國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何有這種差異的存在,相信與人種、生活習慣等有關,尤其是飲食方式關係更是密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胃癌現今的發生率是1930的四分之一。這戲劇性下降的理由不完全清楚,研究推測可能也是與飲食方式、習慣的改變有關,例如冰箱的使用,冷凍食品的增加,而鹽、鹽滋物的食用量減少相信與胃癌的流行率下降也有關。   引起胃癌的原因是什麼?有那些危險因素存在時胃癌變得容易的發生? 一般醫學上所謂的「危險因子」是指任何會增加得到某疾病的機會的「事物」。雖然大多數癌症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瞭,它可能是由許多因子,經過許多過程逐步轉變而來的,對不同癌症而言,則也有不同「事物」會增加其癌變發生的機會。譬如吸煙的人較容易得到肺癌,咽喉癌較大。 而有那些危險因子的存在會增加得到胃癌的機會呢?目前所知主要與生活環境、飲食習慣、遺傳與免疫因素以及慢性胃病...等有關。例如環境中的致癌因子經年累月後可能導致胃黏膜變性而造成癌,或者個人對環境的致癌物度較低有關。 此處有關胃癌的「危險因子」大略介紹於下: 遺傳:胃癌的家庭歷史,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則其它人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2-3倍。但仍有疑義,因這些人增加胃癌機會可能是由於有較相似的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 性別:已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但到底是性別本身的關係,還是由於男性抽煙喝酒較多所致?仍在等待更多的研究。 老化:胃癌在50歲之後急速增加,年紀的變化扮演相當角色,研究指出或許與萎縮性胃炎在老年人發生率較高有關。 血型:早在1953年就有學者指出血型與胃癌的發生有關,A型的的人較其他它血型的人,得胃癌的機會多1/5。雖然已知血型是紅血球細胞上的抗原,與免疫系統有關,但為何A型血型的人有較高胃癌的發生率並不清楚。 近年也有一些文獻不同意這種說法。 幽門螺旋桿菌:胃的長期的感染這細菌可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及一些免疫發炎反應。自1990初起就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這細菌的感染與胃裡淋巴癌的產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但對胃裡的腺癌則一爭議 。目前有些證據顯示此幽門桿菌感染與胃體和胃竇部位的腺癌有關。但是胃腺癌也發生在一些未感染幽門桿菌的人身上,譬如在美國,少於1%的感染幽門桿菌病患會產生胃癌,而且目前也無確切的證據顯示預防或治療幽門桿菌感染可以降低胃癌發生的危險性。所以說暴露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似乎會增加得到胃癌的機會,但它可能是一個較弱的因子。 食物: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飲食的習慣與其內容與胃癌的發生有相當關係, 據統計喜吃醺烤的食物、燒烤的肉類,醬菜鹹魚等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也有研究指出胃癌的發生率與鹽的消耗成正比。抽煙、喝酒也較容易促進胃癌的發生。 在另一方面,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食用牛奶和維他命C則相對胃有保護作用,較少發生胃癌。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食物的保存及調理方式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硝酸鹽存在於一些蔬菜,某些飲用水,但也使用於肉類的燻製,它也可使鹽漬的肉類看起來較鮮紅。食物內的硝酸鹽, 經腸胃內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諸如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其他胺類再形成硝酸胺、亞硝酸胺。動物實驗已證實亞硝酸胺為頗強的致癌物,可引起胃裡細胞的癌變。另外有一點須特別注意是胃酸溶度太低,容易使細菌在胃裡滋生,增加了硝酸胺類的物質在胃裡的生成。低溫會抑制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也有學者指出這或許也是在美國胃癌發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因為本世紀中期後冰箱才在北美洲變成必備的家電用品。 慢性萎縮性胃炎與黏膜腸上皮化生:萎縮性胃炎其胃酸分泌較低,胃黏膜也易形成腸上皮化生,胃癌的機會增加。年齡愈大,慢性萎縮性胃炎與黏膜腸上皮化生的比率也愈高。至於腸上皮化生在病理化驗有可分成三種亞型,以分化不完整的第三種亞型產生癌變的機會最高。 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是指因為胃無法生產一種物質,使得維他命 B12吸收發生問題,缺乏導致的結果。這些人有1至12%會發生胃癌。 先前的胃部外科手術:雖然仍有爭議,但一些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曾經接受胃部切除手術的人,較一般人患胃癌的比率為高,估計約2-5%到5-16%不等。此種殘餘胃發生癌變的時間,由前次手術算起約在15-30年後。這或許是因為胃切除手術後,胃酸較低,產生亞硝酸鹽細菌增多。所以接受過胃部切除手術的人,尤其是採 Billrith-II 吻合術的,10幾年後,若有任何上消化道症狀,都應接受內視鏡檢查。 Menetrier's疾病:這疾病也叫做肥厚性胃病變(hypertrophic gastropathy),胃皺摺不正常增厚,胃酸很低,發生胃癌機會較高。但這疾病十分少見。 癌症家族症候群: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 ( Lynch Syndrome or HNPCC )或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除發生直腸大腸癌的機會較大外,產生胃癌的機率亦較高。 胃息肉:息肉是小的瘤或黏膜長出香菇狀的贅物,絕大多數的胃息肉都不會有惡性病變,但是若胃腺性息肉大於2公分以上,其中30-40%會有惡性變化。 煙草和酒精濫用:這些生活習慣也都會增加胃癌發生機會。 胃癌是可以預防的嗎? 一如其他癌症,胃癌發生的原因並非完全了解,但是它仍然是可以預防,是可減少發生機會的。 由於西方胃癌流行率下降的觀察,和對胃癌危險因子的認識,飲食習慣在胃癌的發生當中扮演了一個無可置疑的角色。因此在食物攝取上不能不注意,宜以清淡、新鮮為主,並養成 良好之飲食習慣。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選擇植物為食品的主要來源,包含了水果,蔬菜,麵包,穀類( 麥片粥 ),麵,米,和豆類,且多吃新鮮含維生素C之食物。食物的保存應以冷凍為主,而非以鹽醃漬,這在今日的地區不是問題,家家都有冰箱,但任何食物過了保鮮期,也都應該丟棄。目前由粗略的統計中,發現飲食含高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儘量少食用煙燻、醃漬、發霉或污染的食物,則會減少的胃癌風險。 另外對於有胃病徵兆者,或是高危險群的病人,例如胃無酸、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腺性息肉、惡性貧血、作過胃切除手術及糞便有潛血者,宜及早就醫接受檢查,如此也能提高治療的效果。 生活上建議戒煙戒酒,不要說菸酒與腸胃無關。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美加地區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與吸菸有關,因此假如你不吸菸,那千萬不要去嘗試,抽煙的人趕快戒煙吧!此外在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中,已有不少文獻證實菸酒會增加胃的端近,也就是胃上段(賁門)的位置胃癌發生機率。能不喝酒,就不要喝。(雖然近日有些報告指出小酌可減少心臟病發作,但捕東牆破西牆,在保健園地另有專文討論。) 至於Helicobacterpylori與胃癌相關性,有此細菌但無症狀的人是否須接受治療,仍未有定論。這也是近日頗熱門的研究。 雖然避免掉危險因子可能降低得到胃癌的機會,但並不是保證對胃癌產生了免疫,絕對不會得到。但在向胃癌發生率仍頗高的地區,這是減少發生率的有效方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仍是成功治療,與降低死亡率的不二法門。  如何早期發現胃癌? 對一個國家而言,如何減少胃癌的罹患率與治癒率,除了國民健康本身的問題外,常也是一個經濟效益成本的問題,因為對所有的民眾提供教育與做檢查都是要花大錢的。因此如果在胃癌發生率較高的國家做大量規模的篩檢,那將有助於早期發現胃癌,並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如此胃癌的死亡率也將明顯下降,其經濟效益成本將非常高,諸如就是這樣的例子。但在胃癌發生率並不高的地區實施大規模的篩檢,如美國其效益便不突出了。所以能做這樣篩檢的國家,也要有錢,一般開發中的國家那有能力!而號稱幾年後要變成開發中國家的又是如何?要了解地區胃癌的發生率,雖說好像有稍稍下降趨勢,但仍佔癌症死亡前面幾名,這還是需要相當注意。不過目前政府的衛生機關並未提供有關胃癌的定期篩檢,因此大多數的患者都在有症狀之後,接受檢查方發現疾病的嚴重性。 希望在可見的將來,政府(健康保險)提供的體檢也能包括胃鏡或上消化道攝影,不過現在還是得靠自己!(就是自己主動去檢查,或是自費體檢) 此外對一些有特定風險的人接受常規篩檢的研究報告,認為這是值得的,有助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因此若有一些危險因子存在的人,應請教醫師,定期檢查,因為絕大多數胃癌的初期也都是沒有症狀的,唯有檢查方能做到早期發現。 至於若要問做什麼檢查項目,則以上消化道內視鏡最為重要。它是無可替代,至今仍無可靠抽血就知道是否有胃癌的檢驗方式。 所以建議在生活習慣具有多項危險因子的人,與家族血親有胃癌的人都應定期做體檢(上消化道內視鏡)。  胃癌有那些症狀(症候和徵兆) 胃癌症狀差別很大,通常沒有什麼特異性。癌症早期幾乎不會有症狀,有文獻估計胃癌細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期間可能長達20個月以上,因此有一大段時間不會有症狀,極易被忽略掉,這也是胃癌早期不易診斷出來的原因之一。即使在美國胃癌早期的診斷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幾,然在由於做常規篩檢,近乎一半的胃癌都在早期及被診斷出來。在也有些病例是在身體檢查,或因其他原因接受胃鏡或X光攝影而發現異常的病灶,才確認是胃癌。 雖然在胃癌早期大多數的病人不會有症狀,但若有不適時,常見的臨床症狀即一般人所謂的消化不良, 肚子不大舒服或是上腹部脹痛不適, 伴有輕微的噁心、呃酸反胃、 胃口不好、胃灼熱感、腹脹、打嗝、食慾不振、胃口改變、全身倦怠無力或者是下痢等等。其中上腹痛為主要症狀,約82-90%會有如此的抱怨,其餘情形約占50-60%左右。較嚴重則會有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時間久了後導致貧血,也有些人會發生體重減輕。 至於已變成進行型,或較晚期的胃癌病人,雖然也有可能只有一些模糊症狀,如上腹不適、胃口較差、體重下降等,但大多數都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生腫瘤併發潰瘍而出血,此時會有嘔血、解黑色現象,嚴重者會有頭昏、暈倒、甚至休克的情形。不然就是有持續性的疼痛,或者因是因癌細胞的生長,造成胃蠕動功能失調導致腹脹、噁心、嘔吐,較厲害者造成胃內腔狹窄滯留不通,發生阻塞現象而無法進食。若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則會因癌細胞侵犯的地方不同,而有許多不一樣的症狀,例如侵犯後腹壁淋巴與神經,會引起劇烈疼痛及下肢水腫。癌細胞散佈到腹腔時會產生腹水,腫瘤有時也會在局部生長到很大,從體外就摸到上腹部的腫塊,有時會先轉移到左鎖骨附近的淋巴結,或是跑到卵巢。許許多多變化的情況,有時很難立即診斷出就是因胃癌轉移而來的。 另外胃癌所在的位置也有可能影響到症狀的出現,如腫瘤長在胃的入口賁門處,至較容易有堵塞的感覺,嚴重時會造成吞嚥困難。若是生長幽門處也就是胃出口,則常有飽脹感,食物不易通過,常會有胃酸逆流或嘔吐出胃完全消化的食物。 因此有任何不適,若持續過久,在一、兩星期以上就應該請教醫師,作進一步檢查。 尤其具一些危險因子,或年紀大於五十歲都應接受檢查。 何謂骨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占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   骨癌發生真正原因,現仍不很清楚,但可能與骨的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代謝的毛病及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軟性肉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卻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鑑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連。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發生原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回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鑑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如何診斷 臨床症狀與病史。 常規物理與生化檢查。 放射科檢查:    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鑑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 【1】針刺取樣檢查,其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              化作最後正確診斷。 怎樣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1】單純性切除        【2】根除與植骨        【3】截肢 放射線治療:低劑量或高劑量視病人情況而定。 冰凍手術治療:於手術中將患部組織冷卻至20℃。 化學治療:利用藥物來抑制腫瘤之生長,一般與放射線照射與外科手術治療配合      使用。但因毒性大對其他正常細胞亦有破壞之副作用,故須依病人之      情況而定治療方針。 放射線及手術合併治療:效果很好,對放射線較不的骨癌可先用放射線治療            ,再行根除性手術或截肢手術。 存活預後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由於較易發現,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幹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經使惡性骨癌經治療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能解釋之骨痛,應儘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義肢一樣會陪著你過快樂的人生。 鼻咽腔之位置   鼻咽腔是躲在自己無法檢查到的部位;它不是鼻腔,因為鼻腔就在鼻子的後面。假設人體是透明的;我們的鼻咽腔若從側面來看大約在外耳道前下方2至3公分處;而從正面來看則在鼻孔上方到1至2公分處,以上兩方向交會處就是鼻咽腔的位置。它與附近組織的關係為:前面接鼻腔;上面與後面是顱底;下面則是接口腔上部。 發生之原因   雖然確切導致此癌之原因並不十分確定。但研究人員發現〝人種血緣〞;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省份,如臺灣、福建、廣東、廣西、與香港等地的居民,和EB病毒之感染等是兩個最有密切關連之因素。在臺灣,鼻咽癌亦是盛行區之一,故請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了! 發現之方法與早期之徵候   若在非常早期,腫瘤尚小於一公分而且亦沒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時,事實上是沒有任何徵候的。因此這是我們鼓勵有此癌病的親屬,亦要定時請耳鼻喉科大夫做常規檢查之原因。若能找出以上非常早期的鼻咽癌,其治癒率是非常高的。除了以上狀況,患者最常是因為頸部上方有一不痛不癢的淋巴結腫塊而發現此疾病。但仔細回想起來,在淋巴結腫大之前常常有鼻塞、耳痛、頭痛等等徵候。若能在稍有異狀時便趕快就醫,往往可以大幅增加治癒之機會。醫師要診斷此癌病,最常利用的工具便是鼻咽腔反射鏡與內視鏡再配合小小的穿刺檢查,其診斷率是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而且此檢查方法非常簡單迅速與方便。 分期 依腫瘤大小 T1 : 腫瘤局限於鼻咽腔 T2 : 腫瘤侵犯鼻腔或口咽部位 T2a:無側咽侵犯 T2b:有側咽侵犯 T3 : 腫瘤侵犯至骨結構或鼻竇 T4 : 腫瘤侵犯顱內或有顱神經、顳下窩、下咽或眼框之侵犯   依淋巴結 N0 : 沒有發現頸部淋巴結轉移 N1 : 單側,且小於六公分大小 N2 : 兩側,且小於六公分大小 N3 : 淋巴結大於六公分大小,或轉移至鎖骨上窩   期別 第一期  : T1N0M0 第二期上 : T2aN0M0 第二期下 : T1N1M0,T2N1M0,T2aN1M0,T2bN0-1M0 第三期 : T1-2N2M0,T3N0-2M0 第四期上 : T4N0-2M0 第四期中 : T1-4N3M0 第四期下 : T1-4N0-3M1 治療的方法   因為鼻咽腔位於頭顱正中心下方以及頸部淋巴結受侵犯之比例又很高,所以手術治療的角色非常輕。最重要且最成功的方法便是利用高能放射線來治療。   對於早期的鼻咽癌,傳統放射線﹝一天一次﹞或合併近接治療就有相當好的療效。   對於晚期的癌症,由於局部復發或遠端轉移的機會增加,因此會選擇合併化學治療或一天兩次的高分次放射治療,以增加控制率。對於一些照射完後尚未消除之頸部淋巴腺,會使用手術將該淋巴腺摘除。 參考資料 網路 相關詞: 癌症徵兆,癌症前兆,癌症篩檢,癌症末期,癌症飲食,癌症治療,癌症指數,癌症症狀,癌症分期,癌症十大死因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2 ) | 意見( 3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感恩啊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一對一家教 學超自在 用傳授愛情保鮮法 實用教材 包羅萬象!知識強者教會你 不會做?來這裡找就通通會 沒想到!竟然會有這些密技 相關問答 [ 防癌抗癌 ]癌症徵兆有哪些? 癌症如何防範? [ 保險 ]癌症原因有哪些?挑選防癌險保障較高的是? [ 保險 ]癌症原因有哪些?挑選防癌險保障較高的是? 更多 相關文章 [ 防癌抗癌 ][ 防癌抗癌 ][ 防癌抗癌 ]更多 其他回答(2) 意見(3) 相關評論(0) 001 回答者:阿揚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3-10 22:51:12 [ 檢舉 ] 骨癌.皮膚癌.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子宮頸癌,再來應該就沒了。 參考資料: 自身知識 002 回答者:BB ( 實習生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3-11 00:51:14 [ 檢舉 ] 從頭到腳開始吧 1.腦癌 2.眼癌 3.耳癌 4.鼻咽癌 5.鼻癌 6.口腔癌 7.舌癌 8.甲狀腺癌 9.淋巴癌 10.肺癌 11食道癌 12.胃癌 13.胰臟癌 14.肝癌 15.膽囊癌 16.腸癌 17.大腸直腸癌 18.腎臟癌 19.膀胱癌 20.睪丸癌 21.卵巢癌 22.子宮癌 23.癌 24.皮膚癌 25.骨癌 26.血癌 27.乳癌 好像只有心臟和脾臟不會長癌 1 001 意見者:JanetC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2005-03-11 07:13:21 [ 檢舉 ] BB回答比較切中提要吧?老是看到複製網路搜尋的【整段】資料,對於路過取得【瞬間有效知識】並無幫助。 (納悶,知識+怎都那樣多人以複製為樂?為了點數嗎?) 002 意見者:林先生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2006-02-06 18:00:46 [ 檢舉 ] BB少了.攝護腺癌 陰莖癌 003 意見者:jojo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2006-09-25 17:58:31 [ 檢舉 ] 宿便為萬病之源 90%的疾病和超過179種疾病的起因,是與便秘.結腸問題有關. ***體內的廢物,一旦沒有被排除,就會在結腸發酵及腐壞,這些被忽略的廢物,若置之不理,其中包括阿摩尼亞和胺(肝毒素)亞硝胺(致癌物)…雌激素(致癌物及乳癌助長劑), 膽汁酸(致癌物及活性結腸癌助長劑). 宿便在體內逗留的時間愈久,毒素和有害毒氣,就會滲入血液中,所以有便秘的問題,就根本沒有健康可言.~取自周博士的營養之道~.*** 長期累積宿便的話會產生各式癌症要小心喔!! 清除宿便的小秘方: http://www.soar.net.tw/yahoo/all03-A63732.htm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資料儲存中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公告: 11/15起快問快答、知識團停用 刊登贊助網站台中康普頓診所 德國癌症療法 www.kpt-antiaging.com.tw 與德國癌症專家合作,專治癌症及化療副作用,維護體力及生活品質。 www.kpt-antiaging.com.tw 台北康婕婦產科 舒適新穎環境 chiang.sb.clara.tw 全方位看診!產前3D、4D超音音波、不孕症、子宮頸癌等診療,女醫學博士看診! chiang.sb.clara.tw 保生堂中醫診所-主治癌症 www.lzh99.com 醫技結合現代醫學觀念,配合尚未禁止的珍貴中藥,依辨証論治法,一個月見效 www.lzh99.com 天仙液區客服網路商店 www.pcstore.com.tw/twcam 體貼天仙液新用戶, 特開放上架20瓶小盒體驗包11,500元供新用戶體驗 www.pcstore.com.tw/twcam 癌症關懷網 - 肺癌 www.cancernews.com.tw 肺癌標靶治療、肺癌最新資訊、治癌新訊、預後照料,網友討論區等相關資訊。 www.cancernews.com.tw 許達夫醫師自然診所 www.nsshu.com 癌症自然療法說明座談會,提供正確觀念及保健方法,讓您跳出陰霾,健康快樂。 www.nsshu.com最新其他 發問中 已解決 九泰黃金年華, 貴族夫人, 固樂壯, 固康健, 利康健 20快30歲的男生,依然像小朋友一樣 更多 有沒有恢復快的臉部提拉手術推薦 更多 精選關鍵字 看護 聲帶 細胞 捐血 健康檢查 復健師 牙齒 殘障手冊 雙眼皮 護理 保健食品 營養 地中海型貧血 西醫 牙醫 美容 富貴手 口罩 健保 近視雷射 中醫 手術 實習 磁振造影 紙尿褲 牙套 飲食 抽痰 僵直性脊椎炎 報告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2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之問答內容不能作為疾病診斷或治療之依據,亦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或治療。若有任何身心不適症狀,仍應盡速就醫。

每日好康

電腦周邊 3C家電 視聽家電

名牌與手錶

交通/美食

品牌旗艦

超商取貨

美妝保養品 流行服飾 鞋包配飾

傢俱/寢飾

書籍DVD

快速到貨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100694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te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